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点击数:405 | 发布时间:2024-12-28 | 来源:www.blogdafe.com

    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止是很多的做题,更要紧的是物理要点的累积。

    1.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一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减少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达成的。

    浓度的影响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肯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升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实际转化的比例。

    压强的影响

    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况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假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可以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二

    化学电源

    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3.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三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电解的定义:

    在直流电用途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4.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四

    反应焓变的计算

    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借助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容易见到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依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dΔfHmθ]-[aΔfHmθ+bΔfHmθ]

    5.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五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但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有关定义:

    还原剂:失→升→氧→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得→降→还→生成还原产物。

    必须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看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假如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达成;假如使元素化合价减少,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入还原剂才能达成;

    6.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六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容易生锈,但生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_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Fe3O4+4H2

    7.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七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在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况”,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况。

    化学平衡的移动遭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原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一般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可以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化学平衡状况的特点: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况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况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况时,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维持肯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打造新的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况的标志:

    ①VA=VA或nA=nA

    ②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用颜色不变判断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变

    8.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八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符号:△H单位:kJ/mol

    3、规定:吸热反应:△H0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0或者值为“-”

    4、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与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

    大多数分解反应,电离、水解、高温下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碳与二氧化碳反应、Ba2与NH4Cl的反应等一般是吸热反应。

    5、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减少,△H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0

    △H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形成新键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H=E生成物能量-E反应物能量=E反应物键能之和-E生成物键能之和

    6、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况,用g、l、s、aq表示不同状况。

    方程式右端用△H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即△H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7、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渠道无关。

    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8、燃烧热:在101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

    注意:

    ①燃烧的条件是在101kPa;

    ②标准:是以1mol燃料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③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H均为负值;

    ④燃烧要完全:C元素转化为CO2,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N元素转化为N2。

    9、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的水所放出的热量

    KOH+1/2H2SO4====1/2K2SO4+H2O;ΔH=-57.3kJ?mol-1

    9.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九

    1、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况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况下都不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不同: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

    在肯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况,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原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益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备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益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

    6、电离常数:

    在肯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表示办法:ABA++B-Ki=[A+][B-]/[AB]

    7、影响原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10.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必学一要点笔记 篇十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缘由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经历,减少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升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特征: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水平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备选择性。

    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可以改变平衡实际转化的比例。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